[閱讀] 啃書筆記之三

寫完這次筆記時我腦中突然響起這首歌,我想是〈往下跳〉裡的潔西讓我想起來的。每個人似乎都需要別人給予一點點的溫暖,人可以是孤島,但島與島之間卻在海平面以下必須緊緊相連,這也是我這幾個禮拜閱讀這些書所得到的省思。另外這首歌也送給另一個也是十八歲叫 Jessy 的女孩。

(給星星標準:★勉強看完的/★★輕淡小微風/★★★值得有爆點/★★★★激動溢滿腔)

超‧殺人事件/東野圭吾 (★★★)
這到底算不算推理故事呢?也許不完全,它有懸疑的因子,儘管結局都出人意表地蠢蛋。八篇與推理相關的小故事,重點不在於「推理」,而是在與推理書籍相關的人們:推理作家、出版社編輯、書籍評論家與讀者。各種荒謬怪誕的誇張真相讓我不時噗哧大笑,會不會也太幽默了啊大師?而且在每個故事中還有其他故事 (故事中作家正在寫的故事、故事中主角正在閱讀的故事等),這絕對是經過縝密思考才創作得出來的一本書啊!

斷線/南希‧休絲頓 (★★★)
四段分別關於四個小孩在六歲那一年裡所發生的故事,四個小孩同時也是擁有直系血緣的親子四代,採倒敘法由索爾的六歲開始,一路時光往回倒溯,慢慢地一窺曾祖母艾禾的身世之謎。我很喜歡作者對這本書的寫作手法,透過四個活在不同年代卻又有緊密關係的六歲孩子的角度敘述,帶著讀者看見他們眼中的世界與上一代,聽起來是多麼浪漫的思考啊(當然浪漫不一定非得是美好的兒女私情)!但是讀著讀著我內心開始大喊不妙,怎麼搞得六歲小孩城府有這麼深嗎?思慮會不會太複雜又心機重?唯一比較天真的恐怕是父親杭達而已了。作者絕對花了心思串連四段故事,許多前面後代不甚了解的事情,繼續讀下去就會在後面得到解答,不過休絲頓小姐到底真的只是純粹描述一段二次大戰期間德國所犯下的某個罪行在日後如何影響一家四代的心理與人生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我真的不了解她在幹什麼,畢竟這幾個小孩的邪惡太鮮明了,如果是為了能清楚描述故事而讓他們超齡演出,那麼我想她的安排還得再修正。引述法國第三電視台的評語:「沒有批評、沒有舉證,每個人既是受害人也是加害人。」就記者學來講,這本書可以一舉拿高分,但我們現在談得是小說啊,是吧?

往下跳/尼克‧宏比 (★★★)
原來〈非關男孩〉的原著也是尼克‧宏比,我還真打從心底愛這部電影(休葛蘭絕對不是主因),故事裡不時歇斯底里鬧自殺卻內心其實很溫暖的母親,彷彿正是〈往下跳〉裡需要彼此互助的敗類。故事的架構很荒謬,四個陌生人在跨年夜的大樓頂上相遇,因為他們都打算要跳下去了卻難以忍受的人生瓶頸,可是也許心還沒死透吧,他們後來一起走下樓,給自己多一點時間,幫對方解決問題,展開想自殺之超不合作惡搞團體大冒險。四個人物裡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潔西,我幾乎可以抓幾個我認識的英國人套在她身上:家裡有錢栽培卻毫不在乎、伸手要錢花在菸酒毒品上、瘋癲髒話性愛全都來、對沒有威脅性的人倒是溫和善良,就是這樣典型的英國孩子,就算哪天醉暈頭了一個踉蹌從飛機上翻落地我也不會太驚訝。如果這本書只是老掉牙地在苦勸大家如何愛惜生命,那我肯定將它棄之如敝屣,還好它不是!他們的人生並沒有在結局時突然就圓滿幸福,他們的問題仍然存在,只是他們找到其他生活重心與處事心態,妄想著用他們毫不勵志的故事勸自殺者多給自己一點時間,但他們仍然是敗類,就像這世界上大部分的人一樣。這本書的寫作安排還挺有趣的,就像是他們四個人共同創作般,輪流交替以第一人稱敘述,讀來卻不會混亂反而有種流暢感!

睡眠之屋/強納森‧柯 (★★★)
還挺有趣的故事啊!採章節交替的方式穿插過去與現在,故事繞著四個住過同一棟學生宿舍的學生,在十年後又如何影響對方的生命。我學到了「臨睡幻覺」這種病症,太神奇了吧!故事的發展與走向老實說幾乎不在我的預期中,根本沒想到後來竟然跟變性人與雙性戀扯上關係,一切都像踩在雲端上視線有些模糊吔!甚至一直到結局最後一個字都是欲言又止,其他都任由讀者自己去想像,哇噢,這想像空間還真是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啊!那那那,泰瑞最後到底發生什麼事了呀?

末日小鎮/湯瑪斯‧穆倫 (★★)
就著真實的歷史背景所寫成的故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爆發了流行性傳染病,當時的嚴重流感似乎並沒有在歷史上被仔細描述,幸運存活下來的人們也像是集體失憶般地、對當時的事件不再提及,作者有感於此,便決定寫一個關於那個時代的故事。也許是因為經歷過SARS以及最近的H1N1,雖然不致於像過去動輒死去近半的人,但看這本書時還是挺能感同身受於那種驚弓之鳥、稍有風吹草動就擔心受怕的感覺,唯一比較無法理解的是書的主軸:「為了拯救自己最愛的人,寧可把別人送入地獄。」大概是美國人習慣擁槍自重吧,他們多了一項能夠在自以為需要時殺人的選擇,這在我眼裡絕對是不幸的,至少就結局那令人啞口無言的安排看來,我確信沒有人的生命是比誰還有價值的。

魔術的耳語/宮部美幸 (★★)
像是一本陳述社會案件的書,只是這個社會案件多了些錯綜複雜與親情倫理。這應該是我第一次閱讀女性推理作家的作品,而且這部作品還挺老的,最初出版於1989年。讀完第一章我就大概猜到這並不是一個著重在推理過程如何緊張刺激懸疑的故事,而是像從容敘述一件事般地,慢慢地兇手便會浮出抬面,不用急也不用慌,甚至不需捏一把冷汗。我想唯一讓我比較有微詞的是兇手殺人的手法,也許是因為我不太相信「催眠」能夠確切地傳達指令吧!我相信催眠,但僅只於潛意識的喚醒,不在於能夠細部地操控人類行為,這便是我無法給這本書更高評價的原因。但是有一點讓這本書還挺值得一看的,裡面還提到了商店利用播放的影片內容影響顧客的潛意識,讓他們不敢偷竊,但是一旦有犯過罪導致內心有缺陷的人看過後卻會讓他們精神出現短暫的異常或耗弱,還挺有趣的。(故事結局地雷:最後魔術師讓某個人去自首12年前撞死人的案件,那個人難道不會連後來做偽證幫忙無辜計程車司機脫罪之事也一起無意識全盤和出嗎?矛盾啊矛盾。)

反撲反撲/瑪格麗特‧馬伊 (★★)
〈反撲〉只有一般書籍的五分之三厚,在圖書館等媽咪來接我時隨手從書架上抽出來,找了位子坐下後就一口氣看完了。還不壞,感覺上像是正義小女孩在睡夢中幻想自己可以懲治破壞環境大人物的青少年奇幻故事,一開始會有點兒摸不著頭緒,但讀三分之一後就會抓到故事的走向,很輕巧的脈絡,也能很容易地體會故事背後所想傳達的意義:保護地球,否則大地將會用它的方式反撲,緩慢地、扎實地。

 

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丹‧米爾曼 (★)
就當我沒有慧根吧!如果這本書的講道結論是「不需追尋成就,只要快樂起來,愛才是真實唯一的,不需抗拒生命,盡力而為就好。」那麼我覺得主角從一開始就活得好好的,他走著自己的路,蘇格拉底反倒比較像是闖入他生命,將他從平凡恣意的生活方式搞得憂慮憂愁,只想著要悟到所謂的什麼所謂,繞了一大圈,終歸就是做自己罷了。但也許有很多人,需要透過曲折的故事情結,跟著主角大徹大悟、跌倒後再爬起來,才能找到活著的意義吧!用心去體會生命中的每一件事,不要因為太在乎而綁手綁腳,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我以為這些都是顯而易見,大家都說得出來的道理啊!不是嗎?

One Response

  1. bea

Leave a Reply to bea Cancel reply